資訊
信息
名家
沙龍
掃一掃,關注我們
2006-4-4 13:38| 發(fā)布者:| 查看:3999| 評論:0|原作者: 竇海軍
1989年我很看中“兩展”—— 全國影展和國際影展。不但去看展覽,買畫冊,當時還在《攝影報》(《中國攝影報》的前身)發(fā)過《我看第五屆國際影展》這類的文章。雖然是一篇挑毛病的短文,但態(tài)度是積極的,目的還是為了使“國家級”的“兩展”今后辦得更好。到了1997年,我又寫了短文《何必過于重視評選》,雖然心態(tài)和語氣客觀、平和了許多,但調子卻是悲觀的。因為在過去的七八年里,與中國方方面面發(fā)生的較大變化相比,“兩展”就像村頭陳舊笨重石碾,方式、過程和結果,大都一如既往,很難令人提神。如今5年又過去了,當我接到對第20屆全國影展發(fā)表點看法的邀請時,真不知道對老碾子這第20回的啟動說些什么好。 據(jù)說此屆“國展”還真做了一番準備工作。包括征求了一些人年輕人的意見;作品的分類也更具體了;評委中還出現(xiàn)了幾張新面孔。但評選的結果,還是以往的魚香肉絲味道,區(qū)別只限咸淡范疇。為什么會這樣呢?我想原因不止一二,但一個很根本的原因,是我們對全國影展的認識缺乏整體的、理念層面的突破。沒有這樣的突破,其他一切操作層面的變花樣,都不會帶來實質性的改觀。具體一點講,評選前不做理論層面的準備,在大的問題上評委們的認識沒有起碼的統(tǒng)一,換了幾個評委管什么?分類評選了又能怎樣?再問得細一點,為了“兩展”的進步,我們對世界上優(yōu)秀的展(賽)做了多少理論層面的研究?“荷賽(世賽)”“普利策”“嘎那”“奧斯卡”“諾貝爾”為什么多年不涼、不臭?而我們的“兩展”卻越來越遭到高水平攝影師的漠視,差不多已經(jīng)成了中低層次攝影師的角逐場。就此有人會說,那是因為高水平的攝影師太“?!保麄兩踔量床黄?、不服、妒忌評委,所以不投稿。其實攝影師主要信服的不應是評委其人或某個組織,而應是一種理念、一個價值體系、一種判斷方法等這類接近形而上的東西,評委只是有能力在某一個框架中做出盡量接近正確判斷的人,就像足球場上的裁判。當然了,藝術要比體育復雜些,但這并不是否定一個影展(賽)應有自己相對統(tǒng)一的價值取向和標準的理由。而這個“相對統(tǒng)一”便是這個影展(賽)的特色基礎。有了大致不變風格特色,可能會失去一小部分想法深刻的、持不同“政見”的高水平攝影師;但若沒有,很可能會失去所有高水平的攝影師。 中西醫(yī)的思維、行為方式,最具代表性地說明了東西方思維和行為的差異。這兩大體系具有較強的對立性,二者各有短長,相對互補。具體到我們的“兩展”,更多是中醫(yī)式的,其中所包含的非理性、模糊性等因素實在很多了,這不利于任何集體“游戲”高質量的進行。如果有人問“兩展”各自相對穩(wěn)定的宗旨、特色、標準、規(guī)則、程序……是什么?組織者能拿出明文答案嗎?評委們的答案能統(tǒng)一嗎?不但沒有、不能,我們甚至意識不到人家有,意識不到該去借鑒點什么。 前幾年,一位中國影界資深人士稱:“荷賽”也不是全好,比如它的藝術類作品,有的一等獎作品還不如我們一般影友拍的水平高呢。當時“荷賽”將照片分為突發(fā)新聞、新聞特寫、新聞人物、體育、科技、藝術、自然、快樂生活、日常生活9類,每類又分為單幅和組照兩種,就此統(tǒng)稱9類18種。這位專家實際上是用藝術攝影的標準來衡量 “荷賽”中藝術類的照片,這簡直是常識性的錯誤?!昂少悺钡淖谥际恰霸谌澜绶秶鷥纫鸷驮鰪娙藗儗π侣剶z影的廣泛興趣,傳播信息并加強國際間的相互理解。”推敲這個宗旨,實際上還是滿清晰嚴密的,它并沒有將“人道主義的聲張”和“傳遞新聞信息”之類的目的擺在第一位,核心則是“引起和增強人們對新聞攝影的廣泛興趣”,它是一個純粹的新聞攝影比賽,主要是向人們展示新聞攝影的魅力,而其中的“藝術類”,并不是藝術攝影作品,而是指“反映人們藝術生活的新聞照片”。叫藝術類,實際還是新聞照片,還得用新聞攝影的標準去衡量,而不能用藝術攝影的標準去套。 目前的全國影展,很難說是近階段中國高水平攝影作品的檢閱;所謂的權威性,也是一屆不如一屆。而國際影展也遠未成為國際化的著名攝影展。現(xiàn)實不如人意,不一定事情就很遭,更重要的是,我們看不到“兩展”美好的“品牌前景”。其實若真想把“兩展”搞好,倒也不是多難的事情。不妨將“如何把‘兩展’辦好”變成一個研究課題,找?guī)讉€有研究能力的人組成一個課題組,廣查資料,開動腦筋,反復討論,借鑒與創(chuàng)造并舉,一年半載后便可拿出個高智慧含量的好方案。改革“兩展”的必要性是明擺著的,這也是“與時具進”。就“兩展”質量,我看更多是想不想做好的問題,而不是能不能做好的問題。 話分兩頭說,即使有朝一日“兩展”真的成了高質量的著名攝影藝術展,也不意味著所有影友都必須關注它,因為未來若是美好的,必然會是多元的。1997年我那短文中有這樣一段話:“藝術之路是人們不斷向生命更高境界攀登的盤山道,一旦身于高處回望,在遼闊的視野中,‘評選’這一小片樹林雖不失其存在的意義,但較之大地、海洋、宇宙,確實又是微不足道的。愛山,并不是必須愛世上的每一塊石頭;愛海,并不是必須愛世上的每一滴水。熱愛攝影,也不一定非要關注評選和獲獎?!?年后的今天,在第20屆全國影展落幕之際,我依然保留這個觀點。
手機APP
手機版
官方微信
在線時間:8:30-17:00
0756-3341186
下載APP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