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鮑昆:關乎中國攝影發(fā)展方向的7個關鍵詞(一)

2018-2-7 09:47| 發(fā)布者:cpnoz| 查看:3044| 評論:0|來自: 全球攝影網(wǎng) 

摘要:關乎中國攝影發(fā)展方向的7個關鍵詞1 慎用“美”這個詞匯2 “結構美感”、“視覺沖擊力” 都是廢話3 “構圖”害人不淺4 好照片的“刺點”來自攝影師觀點5 理論批評者要“撥亂反正”6 藝術家應忌“東施效顰”7 “中國特 ...

關乎中國攝影發(fā)展方向的7個關鍵詞

1  慎用“美”這個詞匯

2  “結構美感”、“視覺沖擊力” 都是廢話

3  “構圖”害人不淺

4  好照片的“刺點”來自攝影師觀點

5  理論批評者要“撥亂反正”

6  藝術家應忌“東施效顰”

7  “中國特色”攝影就是沙龍畫意,難在國際有一席之地



1、 慎用“美”這個詞匯

請慎用“美”這個詞匯,即使使用,也是在相應的范疇內(nèi)使用。因為世界上沒有永恒的美,或是普遍適用的美。過去談“美”,認為世界上有一個客觀存在的“美”。柏拉圖認為,美是一個特質,只要任何事物具備了美的特質,這個事物就具備了美的性質。但是后人發(fā)現(xiàn)柏拉圖的這種說法靠不住,人們對美的認識非常主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對美的認識標準。

《楓橋夜泊 》  攝影:郎靜山 

普遍認知的“美”的事物和現(xiàn)象,基本是諸如賞心悅目的藍天、白云和女性身體曲線一類的美好現(xiàn)象,在古典美學里這種現(xiàn)象被歸在“優(yōu)美”里。但這個“優(yōu)美”是無法解釋藝術現(xiàn)象的。比如,某位藝術家明明做了或畫了一個很丑的作品,卻引起許多人的共鳴和興趣,于是又有人說這叫“丑美”。這種解釋牽強附會,甚至造成混亂,因為這與和人們基本對美的認知相悖。

攝影:黛安娜·阿勃絲 (Diane Arbus)

其實這種現(xiàn)象的關鍵點是:什么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和感悟。也就是說,作品中到底是什么感動了你。如果你只用“美”字來規(guī)定你的理解,那肯定會一頭霧水。如果把“美”字拋開,別讓它干擾你,許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比如紀實攝影,它的魅力在于影像中凝聚著大量人類學和社會學、政治學的內(nèi)容,是那些東西觸動了你。

攝影:尤金·史密斯( Eugene Smith )

2、“結構美感”、“視覺沖擊力” 都是廢話

“美”、“結構美感”這些詞匯談沙龍風光攝影還可以,如果是談紀實攝影,這個問題根本就不重要。  因為紀實攝影不太關心所謂“美”或“結構美感”,它主要考慮怎么表達情感、思想、態(tài)度、立場等問題。

攝影: 約瑟夫·寇德卡(Josef Koudelka)

如果攝影師在拍照時,考慮是“美感“”,處心積慮地構圖、找影調時,那眼前發(fā)生的事件就完結了,這個攝影師一定拍不好。但不能否認影像在平面呈現(xiàn)時的效果問題,即使這樣,我也不同意用什么“美感”之類的似是而非的話語概念。我想用“影像效果的經(jīng)營”可能還算準確些,而且能夠熟練地經(jīng)營影像效果來強化自己要在照片中表達的思想還是非常必要的。

攝影: 約瑟夫·寇德卡(Josef Koudelka)

但我反對現(xiàn)在一些時尚的、似是而非的說法,像“照片的視覺沖擊力”。我認為“視覺沖擊力”一說等于什么也沒說。它太籠統(tǒng),而且遮蔽了人們探究影像為什么打動人的真實和深層的原因。所以我認為它是一種懶漢的說法和不懂裝懂的賣弄,因為他說不出什么,就用這么一句廢話把什么都遮掩過去了。

20180201161418817.jpg

攝影: 約瑟夫·寇德卡(Josef Koudelka)

3  “構圖”害人不淺

攝影的本體語言就是指在攝影技術基礎上派生的影像特征,比如瞬間感、速度感、影調等這些基本的東西。但我特別反對構圖這種說法。構圖,意味著慢慢來,那是繪畫。攝影必須要快,要搶、要抓。所以,構圖這說法,把許多天真老實的人都推到沙龍風景上去了,害人不淺。其實攝影更本質的特征是觀看,是你怎么觀看,什么值得觀看,用什么方式觀看。

攝影: 約瑟夫·寇德卡(Josef Koudelka)

現(xiàn)在有一種時髦的攝影方式稱其為LOMO,就是以一種間諜偷窺似的手段和方式拍攝影人自己對世界的各種瞬間感覺,強調影像在人們生存過程中的意義。比如,用拍照隨時記錄自己看到感興趣的和被刺激的生活現(xiàn)象,強調看的、拍的,不受各種觀念習慣的干擾;強調看的、拍的,更具有內(nèi)心的瞬間直覺沖動,也就是說,讓影像成為你生命的過程和部分。

攝影: 約瑟夫·寇德卡(Josef Koudelka)

4  好照片的“刺點”來自攝影師觀點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照片的衡量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問題。便于大家理解,我們從大眾的層面談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搞清楚照片為什么能打動人?那些漂亮的風景照片肯定能夠引起絕大多數(shù)人的注意和贊美。八九十年代,攝影是一種奢侈,攝影師成為一種地位象征,一張風光作品很容易受到青睞?,F(xiàn)在攝影已成了一般大眾的普通消費行為,你再拿一張顏色真實、成像質量上乘的風景照片已經(jīng)不具備任何優(yōu)勢了。

《蒼松》 攝影:陳復禮

反過來,一張在家門口拍的,鄰里溫馨地聊天的作品,人們可能會說,哎,我怎么就沒想起這兒也能出片子?我怎么就沒注意到鄰居們有這種表情?這張照片就顯示出攝影師獨特的觀察能力。這樣作品就有了獨特的價值。好的照片一定會在某處觸動觀看者內(nèi)心的某種情感、某種發(fā)現(xiàn)、某種期待。起碼攝影師應該讓人覺得,做人所不能之事,看人所不見之景象,察人所不察之情感。

攝影:吳家林

羅蘭·巴特在分析照片時最精彩的一句話就是,“它的某處擊中了我,刺痛了我?!边@種刺痛和觸動表面上是從照片上來,實際上是照片中所傳達出的、復雜的對象信息和拍照者個性化的觀看態(tài)度造成的。如果攝影師沒有這種發(fā)現(xiàn)和截取的能力就不會有這樣的照片,所以攝影師的觀點才是照片成功的保證。

攝影:吳家林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聯(lián)系客服 關注微信 下載APP 返回頂部